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新疆 > 新疆故事

何以中国丨5000年!新疆这粒黍为何炭化了但没完全炭?

2025-08-19 09:24:14    来源:天山网 【字体:

  在新疆通天洞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炭化黍,这是新疆目前年代最早的黍。

  炭化黍,即炭化的黍,指的是因高温燃烧而炭化(焦化)的黍子颗粒,而非灰烬。形成炭化可能是遭遇火灾,在缺氧环境下不完全燃烧;也可能是先民有意烘烤粮食(便于脱粒或保存)时温度过高导致炭化。炭化后,黍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稳定的碳结构,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在埋藏数千年后仍能留存。

  该遗址还出土了距今5200年前的国内最早小麦和青稞,中原黍和源自西亚的小麦与在此“相遇”,证明5000年前该地区已是东西方农业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研究人员发现,新疆作为欧亚大陆枢纽,早期从西亚传入的耐寒耐旱小麦曾是主要农作物。但随着更耐旱、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的黍传入后,迅速成为游牧民族的首选。在通天洞遗址出土农作物中,黍占比超60%,印证了这一农业转型。

图片

  通天洞遗址及其环境。

  通天洞遗址是新疆境内第一处经过系统考古发掘、具有明确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新疆史前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4.5万多年以来的古人类演化、生存方式及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关键证据,对构建新疆史前文化编年框架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粒炭化的黍,曾滚落于先民指间,飘散在远古炊烟中,最终在一团火花里凝固为时间的标本。它焦黑的外壳下,封存着人类最初的农耕记忆——播种的期盼、丰收的欢欣,以及文明的温度。它不仅是农业传播的见证,更是远古人类迈向农耕社会的珍贵印记。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李娜

制图:李娜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