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疆新闻

何以中国丨我的阿勒泰,还有这些憨态可掬的石人

2025-09-17 08:36:39    来源:天山网 【字体:

  说到阿勒泰,人们常想起喀纳斯的秋色、禾木的“雪蘑菇”和将军山的粉雪。但在这片土地上,还藏着一些独特的风景——比如,与三千年前的“石头大叔”静静对视。

  它们,是阿勒泰另一重深藏的“宝藏”。

  在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内,矗立着一尊高113厘米的石人。这尊憨态可掬的石人并非现代艺术品,而是一件穿越时光的见证,默默讲述着远古的信仰与文明。

  这样的草原石人在新疆共发现200多尊,其中128尊位于阿勒泰,堪称草原石人文化的“超级大本营”。

喀依纳尔二号墓地一号石人。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供图 

  1965年,考古学者在阿勒泰发掘出五尊面朝东方的石人。它们或独立或列阵,如同被风沙掩埋的故事重见天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喀依纳尔二号墓地一号石人”,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这尊石人由整块岩石雕成,面容具有鲜明共性:圆脸、凸眉弓、圆眼直鼻,嘴上一字型胡须清晰可见,部分脸颊还饰有对称三角纹。根据墓群出土文物推断,它们属于约三千年前的切木尔切克文化。

  石人虽沉默,却凭借细腻刻画传递着远古信息。尤其是,石人下颌至锁骨处布满了“凹点纹”。有学者推测,这可能象征项链类饰物,或用于标记墓主人的战功与荣誉——在草原传统中,这类纹饰如同永恒的勋章。

  虽然石人身份至今成谜,但我们仍可从中窥见一个崇尚勇武、信仰深厚的草原文明。它们很可能是古代部落的首领或勇士,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记忆。

  站在它们面前,时间仿佛被拉长。三千年前的风声、马蹄与鼓声,似乎穿越时空,与现代人的呼吸交错重叠。

  阿勒泰的美,从来不止于山水。当你在喀纳斯湖畔感叹自然之奇时,不妨留半天时间,去博物馆与它对望片刻——那些被风沙磨平的纹路里,藏着比雪山更厚重、比湖水更深邃的故事。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王荣

制图:廖映月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