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海聚英才”营造持续赋能和永不落幕的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强磁场”吸引全球英才逐梦

2025-11-28 08:31:02    来源:解放日报 【字体:

  日前,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在上海西岸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开幕式现场,备受瞩目的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揭晓,经过层层比拼、严格评审,最终60个杰出项目脱颖而出,6位创新创业者斩获金聚奖殊荣,现场还颁出18个银聚奖及36个铜聚奖。

  作为上海人才工作的主品牌、城市吸引力的主名片,“海聚英才”不断汇集全球英才逐梦上海、施展才华。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产业化的临门一脚,从单打独斗到生态赋能,上海正以引才聚才的强磁场,托举起全球创客的创新梦想。

  播撒创新的种子

  “很刺激,像打擂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韩生笑着说。在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他和团队凭借在金属精密加工润滑油领域的多年技术攻坚成果,获得了大赛最高奖金聚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

  据悉,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共征集到全球项目14723个。其中,硬核科技项目众多是一大特色。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的王酉,凭借“新型树突状细胞cDC1疗法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项目摘得本届大赛的银聚奖。在业界,这是一个相当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

  团队经过多年攻关,通过脐血干细胞成功诱导出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的通用型cDC1。“基于这个技术,我们申请了一系列国际首创的专利,开发了第一代cDC1抗肿瘤的疫苗产品,还建立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平台。近期将开展全球首个cDC1抗肿瘤临床研究。”王酉告诉记者。

  连续五年担任评委的复旦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邵黎明,见证了大赛的升级与变化。“前沿性、差异化的项目越来越多,评判标准自然也水涨船高。”邵黎明说,创新性始终是判断项目的首要标准,随着参赛项目整体水平提升,评委们也开始更多关注企业的发展远景、国际化潜力等综合因素。

  负责本届“海聚英才”海外赛工作的上海市海聚英才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邱健告诉记者,外籍人才来中国创业的热情不小,中国的科技发展优势、基础人才资源都是很重要的吸引力。“我们特别需要能够站在产业高点的项目,创业者要能够以更高的视野去观察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据悉,本届“海聚英才”大赛创下了“覆盖面最广”“国际化程度最高”等历届之“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英才,正通过这一平台,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在上海。

  从技术走向市场

  “海聚英才”的参赛选手,大多是各自领域的技术达人,这一赛会品牌,为他们提供了很多技术之外的视角。

  “参加创业比赛和在学校教书完全不同。”韩生坦言,大赛汇聚的不仅有技术专家,还有投资专家,他们往往能从不同角度审视项目、提供指导。“这对我们是一种认知上的革命。”

  韩生告诉记者,在最初的展演PPT版本中,内容更偏重技术,“其实是没有摸着门道”。后来他才明白,技术领先只是一方面,投资人关注的还有市场规模、商业化落地可行性等,这些因素都需要创业者通盘考虑。“创业专家为我们讲解了投资理念、管理知识等,我们以前没办过公司,对股份切割、技术估价也不清楚,听完来自业内专家的指导后,创业就没有那么茫然了。”

  这种认知的转变,在王酉身上同样明显。作为临床医生,她日常面对的主要是手术和病人,创新创业则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一开始觉得在本就繁重的临床工作外再做这些会很难,但后来发现挺有意思的,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推进、落地,能让更多病人看到希望,这是我们的核心目标,也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的职业愿景。”

  “海聚英才”平台为创业选手们提供从技术到市场的成长帮助,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导师,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本届峰会开幕式现场,首批首席创业导师获颁证书,尹志尧、常兆华、李宁、邓锋、李一帆等知名企业家与投资人将亲自挂帅,为青年创业者点亮方向、托举梦想。

  对创业者来说,资本支持同样关键。由上海国投公司牵头设立的“海聚英才”创投基金已正式投入运营,并在峰会现场与首批硬核科技项目完成投资意向签约。据悉,目标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3亿元的“海聚英才”创投基金,将紧密围绕大赛涌现的优秀创业人才,以“资本活水”为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注入更强动力。

  创业生态全面升级

  在创业生态的建设上,本届峰会实现了全面升级。不久前,经过一年建设的“海聚英才”创业城,已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落成并正式启用。这座集研发、孵化、投资、生活于一体的创业城,将推动科技成果“从0到1到N”转化,吸引学术精英、科研专家、企业家领袖等创新创业人才,成为上海吸引全球英才的创新地标。

  更完善的保障,让创业者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开拓创新,这并非一个单打独斗的过程,更像是一个“陪伴陪跑”的过程。

  开幕式上成立的“海聚英才”创业社群联盟,汇聚了未来启点社区、“海聚英才”创业学院、奇绩创坛、36氪、模速空间、光源资本、S创中国等7家首批高能级机构。

  “海聚英才”创业学院负责人邵钧介绍,联盟为创业者构建了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打通从技术、资本到市场的协作网络,从而“让创业者不再孤独,始终感受到赋能”。

  政策支持也在同步加码。开幕式现场,上海正式发布的《关于优化青年人才创业生态的专项行动方案》,聚焦创业生态营造与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裉节问题,从创业人才的发现集聚、分类支持、孵化培育、资源链接、服务保障等全链条出发,系统集成一揽子支持举措。

  记者了解到,本届峰会还将通过“创见者嘉年华”、论坛、展览和系列特色活动,打造“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常态化机制,营造持续赋能和永不落幕的创新创业生态。

    记者 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