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藏·晏子春秋》《子藏·墨子》《子藏·鬼谷子》《子藏·荀子》到《子藏·刘子》,《子藏》工程第七批成果昨天在沪发布。这批成果规模宏大,共收录21个子系列、962种文献,整合为精装16开的275册,内容涉及儒家、墨家和杂家,另设综合编收录诸子学综合研究文献,弥补了目前学术界墨家、杂家、综合类文献等方面资料文献欠缺的不足,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扎实的文献根基。
据介绍,《子藏》工程自2010年启动,至今持续推进已15年。这一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诸子研究院主持编纂的大型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堪称我国古籍整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础性学术工程。《子藏》从最初的文献影印,到后来的“子藏学”、“诸子研究丛书”、《中国诸子学通史》,最终落脚到“新子学”,其影响和价值已经远远超越文献本身。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总编张爱芳介绍,未来出版社还将与总编纂团队合作,陆续推出《子藏》书目提要、《子藏》总目提要、《子藏》数据库等一系列衍生项目。
中国诸子研究院院长、《子藏》总编纂方勇表示,诸子文献所承载的思想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鉴于此,《子藏》项目的宗旨,远不止于文献整理,更在于通过重新界定子学边界、系统梳理文献,推动子学从两千多年来相对‘隐匿’的状态,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与文明的再构,以子学精神重塑中华文化自信。”
记者 徐瑞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