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浙江“十四五”文化建设交出高分答卷——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5-11-21 08:28:2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字体:

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记者钱祎)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时期是浙江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5年。

11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亮出浙江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成绩单——

5年来,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提出的“4+1”重要要求,聚焦省委“132”总体部署,持续写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这篇“大文章”,锚定打造“五个新高地”,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主要亮点,可概括为6个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铸魂传播形成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留下了宝贵的思想理论财富。“十四五”时期,浙江在省域层面首创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工程,设立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习近平在浙江关于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等系列重磅理论成果。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浙江推出《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4集电视专题片、《文化是灵魂》《润物细无声》2篇长篇通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15项重大课题成果,引发热烈反响。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用36个故事,生动呈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和实践,连续4天在央视一套每晚黄金时段播出,全媒体视听触达4.1亿人次。

此外,浙江创新打造“第一视点”专栏,循迹溯源,持续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擦亮“8090”“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品牌,开展“大学生讲总书记故事”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文艺精品创作呈现新气象

5年来,浙江19部作品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特别是在第17届评选中,浙江12部作品入选,首次覆盖全部门类,获奖数居全国第2。“中国美术奖”“飞天奖”“兰亭奖”“山花奖”“国家版权金奖”获奖数均居全国第1。

电视剧《狂飙》《藏海传》、越剧《新龙门客栈》《我的大观园》,都是浙产文艺精品。今年,浙江还摘得两朵戏剧类“梅花”,其中台州乱弹剧团成为全国首个获得梅花奖的民营剧团。越剧《枫叶如花》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最近,婺剧《三打白骨精》、话剧《北上》又摘得“文华剧目奖”。

文化研究工程方面,浙江出版3900余部学术著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中国古代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很多传世“国宝”级绘画珍品,引发海内外关注和好评。

据悉,“十五五”期间,聚焦高水平打造文艺精品创作省域最优生态目标,浙江将创作推出电视剧《太平年》《望江南》、戏剧《女班》《木兰》等精品力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进入新阶段

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浙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4584亿元,增至2024年的6600亿元,占GDP比重从6.8%提高到7.3%。与2020年相比,全省规上文化企业数量从5107家增至2024年的6747家。

这是浙江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省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取得的可喜成绩。

5年来,浙江培育杭州、宁波、横店及浙报传媒、大丰实业等10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落地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短视频基地等“国字号”文化科技新地标。5家浙江文化企业上榜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文化新质生产力向阳生长,今年浙江还成立国家电影数字资产平台东部中心,创新打造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改革实现新突破

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新芳介绍,浙江有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既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又是数字经济最活跃省份之一,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

“十四五”期间,浙江旅游产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4399亿元,增至2024年的5400亿元左右。全省新增3家5A级景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金字招牌”不断擦亮,“种地星球”“熊猫猪猪乐园”等成为爆款。

浙江还上线了以入境游为场景的AI大模型——“入浙游”大模型和“嗨游”智慧平台,推进行李运送、入境签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入境游全链条便利化改革,让入浙境外游客有更暖心体验。

文化与民生融合促进精神富有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期间,浙江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派1574名文化特派员下沉农村一线,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3万场次,带动派驻地增收3.4亿元。

目前,浙江11个设区市保持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累计创成县级全国文明城市24个。浙江“礼让斑马线”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文明品牌。5年来,全省涌现“时代楷模”2例、全国道德模范7例。

“浙江体育健儿频频在国内外各大赛场争金夺银、展现风采,这是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省体育局副局长毛根洪说,“十四五”期间,浙江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近段时间以来,“浙BA”成为最火热的群众赛事,是“跟着赛事去旅行”“通过赛事拉动消费”的生动实践。

在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方面,浙江也取得显著成效。省文物局副局长夏丹荷说,浙江牵头实施3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一批世界之最、文化之源得以实证。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临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建成开放,全省备案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第二。

此外,浙江建成杭州国家版本馆、之江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地标。1.8万余家农村文化礼堂、1.6万余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网易云音乐、咪咕阅读、浙里文化圈等文化数字化应用不断普及,让群众在家门口甚至不出家门就能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

文化交流传播开创新局面

5年来,浙江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深入推进,打造重大传播平台“潮新闻”“Z视介”,开发重大技术平台“传播大脑”,创办“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近480万。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迈上新台阶。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良渚论坛、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丝绸之路周”、“世界市长对话·杭州”等,也让浙江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作为数字经济先行地,浙江文化“新三样”发展较早较快,也是“十五五”时期重点布局的赛道。来颖杰介绍,浙江探索建设文化“新三样”高质量发展和出海实验区,在产业体系、出海渠道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推动文化“新三样”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出海,让国风国潮乘着“数字列车”驶向世界。

下一步,浙江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高质量谋划推进文化领域“十五五”规划,努力呈现文化繁荣、精神富有的生动图景,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省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