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周年:制度创新赋能开放型经济跃上新台阶

2025-10-29 08:29:06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 【字体: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7项为全国首创,1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区内市场主体达8.4万家,是设立之初的2.7倍……10月27日,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周年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揭牌运行以来,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紧扣“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五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今年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今年1-9月,实现进出口2297.2亿元,同比增长32.3%,增幅高于全省16.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8.3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为31.6%,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8.9个百分点。今年1-8月,实际到位外资80.4亿元、同比增长35.3%,彰显出强大的“引力场”效应。


  贸易投资便利化,构筑开放新高地

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安徽自贸试验区活力涌动,落实稳外贸稳外资决策部署,加强贸易投资改革创新,自贸试验区成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阵地。

在提升贸易便利度方面,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迸发活力,全省进出口增速稳居长三角地区首位、全国第五。首创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累计享惠货值超860亿元。落地全国首批汽车变速箱、长三角首个投影仪等保税维修项目,开展全省首单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落实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3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居全国第3位。今年以来,全省进出口值已连续三个季度稳步攀升,9月单月首次突破900亿元大关,达967.5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提升投资自由度方面,服务业扩大开放取得突破,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首家外资独资旅行社、首支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落户。完善重大外资项目服务机制,开展“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合作伙伴计划等重大经贸活动,大陆马牌、惠而浦等30家境外世界500强在自贸试验区设立39家企业、占全省近1/5。

在提升开放枢纽量级方面,陆上班列扩网、水运模式突破、航空运力增强,大通道格局逐步完善。扎实推进合肥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发行超过5200列,首发芜湖中欧、中亚班列。打造长江流域首个航运要素大市场,建成芜湖港汽车滚装码头。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宣机场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开通16条国际全货机航线。


对接国际规则,制度型开放迈出新步伐

安徽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要素流动领域大胆探索。推动要素自由安全流动,制度型开放水平实现新提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压力测试,自贸试验区成为全省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科创金融提质扩面上,金融开放实现新突破,金融血液循环加速。全国首创科创票据、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模式,发行首单科技成果转化债、“专精特新”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深化“贷投批量联动”试点。截至今年9月末,“共同成长计划”已签约企业超1.5万户,贷款余额超2100亿元。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在全省推广,江汽、奇瑞、海螺成为我省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首批试点企业。

在增强人才集聚效应上,外籍人员往来、工作、生活更加便利,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停居留审批程序。5家公立医院国际门诊部开诊,支持合肥加拿大、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设。打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试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和水平评价类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目录,招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团队近400个。

在完善数据跨境通道上,跨境管理模式成效初显,场景应用不断拓展。率先在全国开展“数据券”“算力券”试点探索,发布全球首个AI数据质量国际标准,开通合肥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安徽自贸试验区跨境数据流动负面清单已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省数据交易所落地自贸试验区,上线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中医药等六大行业、12个领域1176款数据产品。


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系统性改革释放新动能

依托科创资源优势,安徽自贸试验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性改革成效实现新提升。发挥科创“金字招牌”作用,深化首创性、差异化探索,自贸试验区成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平台。

在打造“科创自贸”方面,推出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举措。首创“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新模式、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等集成改革,催生出科丞智能健康、中科采象等一批科创企业,安徽自贸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超3400家,是设立之初的2.3倍。

在开展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方面,推动产业集聚迭代升级。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推出开放创新举措。创新大众安徽“双元制”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国产小客车注册登记自动化预查验等新模式,落户大众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肿瘤原代细胞“活体”生物样本库、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等一批新平台、新技术、新场景。

  联动协同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展现新作为

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实现新提升。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自贸试验区成为全省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在加强省外自贸协作方面,发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作用,共同发布四批创新案例,安徽入选11项,其中,“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等多项举措入选全省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成果。

在注重省内自贸联动方面,建立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赋予片区260项、联动创新区190项省级管理权限。建立片区和联动创新区对口联系机制,联动创新区探索形成23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

站在五周年的新起点上,安徽自贸试验区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进一步拉高标杆,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经验,加大首创性、集成式创新力度,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状态,推动制度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作出更大的努力。(记者 张毅璞 许梦宇 虞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