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五大亮点展现平安浙江建设“十四五”成绩单持续走出经济上行和各类案事件下行的双曲线

2025-10-29 08:25:0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字体: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记者 钱祎)平安是发展之基,也是民之所盼。“十四五”时期,平安浙江建设走过不凡历程。

10月27日,记者从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6.46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9.01万亿元的同时,群众安全感连续五年居全国前三,持续走出经济上行和各类案事件下行的双曲线。浙江被公认为全国最具安全感、司法文明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

平安浙江建设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部署推进的重大战略。浙江也是最早部署大平安建设的省份。“十四五”的五年,是平安浙江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五年,较好实现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平安幸福与民生改善共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最显著的变化,是衡量社会安全状况的核心指标全面向好:2020年到2024年,全省刑事案件总量下降27.88%;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5.74%、52.9%;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亡人数分别下降50.96%、51.6%;2022年到2024年信访事项总量下降25.64%。

最深远的影响,是“党委统一领导、政法委(平安办)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大平安”建设体系不断健全,“平安建设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果让群众共享、成效由群众评判”的生动局面持续巩固,一大批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硬核成果”不断涌现,平安建设成为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重要方面。

具体看,平安浙江建设呈现五大亮点。

亮点一:群众盼什么就干什么

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尤为亮眼:2021年至2024年,浙江累计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22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2.1万名,追赃挽损47.82亿元,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从2020年的峰值到2024年的新低,下降了61.1%。

电信网络诈骗,老百姓深恶痛绝,已成为近年来发案最高、案损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建明介绍,浙江主动承办缅北果敢明家等重大电诈专案,对明家犯罪集团39人依法提起公诉,对11人一审宣判死刑,树立了以雷霆之势铲除电诈“毒瘤”的鲜明导向。

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浙江每年分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针对黑恶、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和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药安全等领域的整治行动落地见效,保持了社会安全稳定良好态势。

2024年,浙江每十万人命案发生数比全国平均数低17.05%,是全国命案发案率最低的省份之一。

亮点二:保安全与保民生同向发力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结束时,全场超7万人40分钟有序离场,被全网盛赞。

仅2024年,浙江就平稳举办1380场次大型国际国内赛事和重大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等活动,让世界透过浙江这个“重要窗口”看到“中国之治”的美丽风景。

这背后,得益于“智能、无感、动态、和谐”安保模式。浙江在全国首创亚运数字专用车道建设,推出“无感”查控、省内“24小时最多检一次”等安保举措,最大限度减少重大活动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高水平的安全感,还要将风险隐患消弭于源头、化解于无形,让群众安心暖心舒心。

浙江创新常态化除险保安机制,出台全国首个《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第三方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五年来共完成评估5万余件,按要求完成风险评估的决策事项无一发生涉稳事件。

亮点三:法治营商环境与执法司法公信力全国领先

作为经济大省、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许多问题早发先发,始终坚持以法治手段解决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

浙江出台《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蔚然成风。

面对建设“创新浙江”“高能级开放强省”要求,浙江持续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服务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13项重点任务清单,部署推进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项目,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抓手,重塑基层行政执法体系,“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有效归并和压缩行政检查次数,同时整治异地趋利性执法,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

良好的法治环境,吸引大量企业选择浙江作为案件管辖地。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当事人主动选择到浙江法院解决纠纷,浙江成为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五年来,全省公平竞争环境满意率达95.9%;企业和群众对行政执法综合满意度分别达93.1%、94.6%,行政执法满意度居全国第一。

亮点四: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加巩固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抓住这一契机,浙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韧性治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有关做法,包括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推进“枫桥式站庭所”和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五年来,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55万余件。全省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结案数396万件。

基层治理,离不开群众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在浙江,已形成“诸暨红枫义警”“桐乡乌镇管家”等平安志愿者品牌,打造“村社智管家”“浙里兴村治社”等基层好用、群众叫好的应用场景,开展家庭、校园、医院等平安建设活动,群众知晓率、参与度持续提升。

近五年,浙江连续居平安中国建设考核前列,11个设区市全面通过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试点验收。11个设区市和97.78%的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金鼎”。

亮点五:数字赋能平安法治建设全方位变革

这五年,发挥数字浙江优势,浙江以加强风险预测预警预防为关键,推动数字浙江建设与平安浙江建设赋能贯通,让智能化建设成果可感可及。

“高质量完成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全国唯一试点任务,全省刑事案件办案时限下降29.4%,执法司法问题源头发生率下降35%以上。”张建明说。

“检察+”协同共治平台、“公安大脑”、“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等数字化场景,“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浙里快处”等数字化应用,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站服务”,受到群众好评。浙江数字法院建设,还成为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蓝本。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记者了解到,浙江接下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和制定平安浙江建设“十五五”规划,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浙江,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