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联合主办的“医者引领全民参与让AED动起来!”上海市急救能力提升科普专项行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启动。
市卫健委健促处处长、市爱卫办副主任王彤介绍,急救技能普及率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方面,上海市明确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标准,推进AED规划配置,搭建起硬件支撑的急救网络,今年,在居民小区和公共场所增配AED设备被纳入202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另一方面,市卫健委聚焦公众急救能力培育,让更多市民掌握心肺复苏(CPR)和AED使用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成为守护生命的“第一反应人”,牢牢掌握“黄金四分钟”的救援窗口,营造自救互救、互帮互助的社会风险治理文化,助力健康上海行动,助推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
作为本次公益行动的特别支持单位,沃尔沃汽车向瑞金医院、新华医院和市六医院捐赠AED设备。这批设备将规范安装于医务人员私家车内,并通过美国心脏协会认证的基础生命支持(BLS)课程培训,开展专业急救宣教和实操演练。借助“医者引领”的模式,将专业的救护能力进一步延伸至社会公共空间。
瑞金医院北院执行副院长、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杨之涛介绍,目前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如果第一个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停止的市民能熟练掌握CPR和AED使用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挽救生命。“除了提升救治率,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也能降到最低。为此,瑞金医院的急诊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了一支队伍,从2008年开始至今已经培训了4000余名医务人员及普通公众,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市民愿意加入这项行动。”(记者 黄杨子)